中原名校聯(lián)考2015-2016學年上期第一次聯(lián)考高三語文試題及答案
學習頻道 來源: 中原名校 2025-02-26 大 中 小
中原名校2015-2016學年上期第一次聯(lián)考
高三語文試題
命題:中原名校聯(lián)誼語文教學研究組 交流:西北工大附中
(考試時間:150分鐘 試卷滿分:150分)
考試范圍:高考全部內(nèi)容
本次試題分第I卷(閱讀題)和第II卷(表達題)兩部分。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卷
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第I卷閱讀題(共70分)
甲必考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寧,完成1-3題
《周易》借助于具體的形象符號,啟發(fā)人們把握事物的抽象意義,崇尚一種觀物取象、
立象盡意的思維方式!吨芤住は缔o傳》:“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
物宜,是故謂之象。”卦象是<周易》的骨骼,舍象則無《易》。借助卦象.并通過象的規(guī)范
化的流動、聯(lián)結(jié)、轉(zhuǎn)換,具象地、直觀地反映所思考的客觀對象的運動、聯(lián)系,并借助六十
四卦系統(tǒng)模型,推斷天地人物之間的變化,這種思想方式滲透到中醫(yī)和中國古代科技之中。
道家莊子主張“得魚而忘筌”,“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魏晉玄學家王弼提出“得意
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明象》)的命題,表明了中國思維穿透語言,領(lǐng)略語言背后之
象,進而穿透形象而領(lǐng)略其背后之意蘊的特點。
中國儒釋道三家都主張直覺地把握宇宙人生之根據(jù)和全體。儒家的道德直覺、道家的藝
術(shù)直覺、佛家的宗教直覺,都把主客體當下冥合的高峰體驗推到極致。中國哲學認為,對于
宇宙本體,不能依靠語言、概念、邏輯推理、認知方法,而只能靠直覺、頓悟加以j巴握。
道家認為,心靈的虛寂狀態(tài)最容易引發(fā)直覺思維。因此,人們要盡可能地擺脫欲望、煩
惱的困擾,保持。境的平和、寧靜,而要使直覺思維真實呈現(xiàn),別離不開默思冥想的“玄覽”。
老子主張“滌除玄覽”!皽斐奔捶穸、排開雜念,“玄覽即深入靜觀!边@是在高度精神修養(yǎng)
的前提下才具備的一種思維狀態(tài)。莊子主張“心齋”、“坐忘”。“心齋”即保持心境的虛靜純一,
以便直接與道契合!白奔葱撵`空寂到極點,忘卻了自然、社會,甚至忘卻了自己的肉身
和智慧.物我兩忘,渾然冥同大化之境。
儒家孔子的“默而知之”,孟子的“不慮而知”、“不學而能”的良知良能,荀子的“虛壹而靜”、
“大清明”,張載的“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朱熹的“豁然貫通焉”,“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
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陸九淵的“吾心”與“宇宙”的冥契,王陽明的“致良知”,都是揚棄知
覺思慮,直接用身心體驗宇宙終極的實在,達到對道德本體之契合的一種境界或方法。
佛家更是強調(diào)一種精神性的自得和內(nèi)心的體驗,徹見心性之本源。禪宗的參究方法是不
立文字,教外別傳,直心而行,無念為宗,觸類是道,即是而真。不執(zhí)著外物,種種言行純
任心性之自然。禪宗的頓悟成佛,排除語言文字、邏輯思維工具,主體直接契入客體,與客
體融合為一。這種思維活動的過程與結(jié)果是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的,有賴于每個人自己體悟,
別人只能暗示、啟發(fā),而不能替代。
超越邏輯,祛除言詮,止息思維,掃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諸理性思維活動,精神內(nèi)
斂,默然返照,當下消解了主客、能所、內(nèi)外、物我的界限,渾然與天道合一。這是一種思
維狀態(tài),即“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下得到了對于生活和生
命,對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之最深邃的本質(zhì)的一種整體的、綜合的洞悉。但這種狀態(tài)實際
上是在多次反復的理性思維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沒有理性思維的鋪墊,這種靈感或悟性就不可
能出現(xiàn)。
——(摘編自《中國文化概論》)
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閣易》的思維方式是由具體到抽象,崇尚觀物取象,立象取意。
B.從中醫(yī)和中國古代科技之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借助卦象具象地直觀地反映客觀對
象的運動、聯(lián)系并推斷天地人物之間變化的思想方式。
C.“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命題,同樣表明了觀物取象、立象盡意的中國思維
特點。
D.道家認為,“玄覽”、心齋”、“坐忘”都是為引發(fā)直覺思維,從而擺脫欲望、煩惱
的困擾,保持心境的平和、寧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哲學認為,對于宇宙本體,不能依靠理性思維,只能靠直覺、頓悟加以把握。
B.老莊都主張在高度精神修養(yǎng)的前提下,滌蕩心靈,深入靜觀,達到物我兩忘的思維
狀態(tài)。
C.儒家主張拋棄直覺思慮,直接用身心體驗宇宙終極的實在,達到對道德本體之契合
的一種境界或方法。
D禪宗頓悟成佛的過程,是直心而行,關(guān)注內(nèi)心的體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人
可替代的過程。
3.下列詩句與文中“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解讀相近的一項是
( )(3分)
A.“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B.“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C“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D“煙消日出不見人,唉乃一聲山水綠!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魏學曾字惟貫,涇陽人,嘉靖三十二年進士。除戶部主事,遷郎中。中官為商人請支
芻糧銀巨萬,學曾持不可,乃已。尋擢光祿少卿,進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隆慶初,土蠻
大入永平。學曾入駐山海,檄諸將王治道等追擊至義院口,大捷。進右副都御史。學曾乃易
置將吏,厘屯田二千余頃,數(shù)破敵,被賞賚。以疾去。起兵部右侍郎,提督神樞營。旋改吏
部,轉(zhuǎn)左侍郎。
穆宗崩,大學士高拱欲去馮保,屬言官論劾。學曾遺書大學士張居正曰:“外人皆言公
與保有謀,遺詔亦出公手。今日之事,不宜復護此閣!本诱<肮氨恢,舉朝失色,學
曾獨大言曰:“上踐阼伊始,輒逐顧命大臣,且詔出何人,不可不明示百官!币T大臣詣
居正邸爭之。諸大臣多不往,居正亦辭以疾。自是益忤。出為南京右都御史。未上.給事中
宗弘暹希居正指劾之。詔以故官候調(diào),學曾遂歸。居正歿逾年,起南京戶部右侍郎,尋以南
京戶部尚書致仕。
萬歷十九年春,閣臣王錫爵薦學曾。起兵部尚書.總督陜西、延、寧、甘肅軍務。明年,
哮拜反,遂煽諸部為亂!全陜皆震動。學曾檄副總兵李啕率游擊吳顯趨靈州,別遣游擊趙武
趨鳴沙州,沿河扼賊南渡。翼日,賊脅慶王上東城,乞暫罷兵,詭言愿獻首惡。會官軍糧盡,
乃引次花馬池,學曾日夜趣芻餉,調(diào)榆椿兵。六月復攻城,連戰(zhàn)不下。
初,學曾欲招東陽、朝,令殺拜父子贖罪。東釃射書城外.約內(nèi)應,夜半攀足。外兵不
至,賊殺其黨五十人。七月,學曾與夢熊、國楨定計,決黃珂尢壩水)謄之,水抵城下。八月
河決堤壞城外水深八九尺東西城崩百余丈賊益懼求款,未決,會學曾得罪罷。朝命以夢熊代,夢
熊遂成功。
學曾任事勞勘。灌城招降之策,本其所建。及宣捷,尚書星以下多白學曾無罪。如松言:
“學曾被逮時,三軍雨泣!眽粜芤嗤乒W曾。帝不聽,居家數(shù)年卒。
——(摘編自《明史》,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r項是( )(3分)
A.八月/河決堤/壞城/外水深八九尺/東西城崩百余丈/賊益懼/求款未決儈學曾得罪罷
B.八月/河決堤/壞城/外水深八九尺/東兩城崩百余丈/賊益嗅求款/未決/會學曾得罪罷
C.八月/河決堤壞/城外水深八九尺/東西城崩百余丈/賊益懼求款/未決/會學曾得罪罷
D八月/河決堤壞/城外水深/八九尺東西/城崩百余丈/賊益懼,求款未決/會學曾得罪罷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小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遷,調(diào)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zhuǎn)調(diào)三種情況。為易于區(qū)分,人們常在“遷”
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迂授:降級叫遷削、遷謫、右遷;平級轉(zhuǎn)
調(diào)叫轉(zhuǎn)遷、遷官、遷調(diào),離職后調(diào)復原職叫遷復。
B.檄,古代最初寫在木簡上的官方文書,用于曉諭、征召、聲討,也可特指聲討的文告,
著名的如駱賓王的《討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曉諭的意思。
c.踐阼,特指皇帝登臨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踐祚”、!菢O”、“登庸”、“御極”。
D.卒,“死”的‘種說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稱崩、百歲、千秋、山陵崩等;對T 'i-、
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稱為“薨”;有官職,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
才直言不諱地通稱“死”。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 )(3分)
A.穆宗皇帝去世后,高拱想排擠馮保,囑咐御史彈劾他。魏學曾寫信給張居正道,朝
廷官吏都說他與馮保有圖謀,先帝遺詔也是出自他。他不應該庇護馮保。他因此得
罪了張居正。
B.魏學曾被貶為南京右都御史。還沒有上任的時候,給事中宗弘暹受張居正指示彈劾他。
但是朝廷下詔讓他以過去的官職等候調(diào)遣,魏學曾于是回到家鄉(xiāng)。
C.魏學曾想招降劉東旸、許朝.命令他們殺死哮拜父子。劉東旸用箭將一信射到城外,
相約為內(nèi)應,半夜點火為信號。但是火點后,城外的官軍來到,結(jié)果劉東旸、許朝
他們都被叛賊殺死了。
D.魏學曾任事勤勞。灌城招降的計策,本來就是魏學曾先提出的建議。等到宣報大捷
之后,多數(shù)官員說魏學曾無罪。但是皇帝沒有聽從,魏學曾最終還是在家鄉(xiāng)死去。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分)
(1)居正歿逾年,起南京戶部右侍郎,尋以南京戶部尚書致仕。
(2)會官軍糧盡,乃引次花馬池,學曾日夜趣芻餉調(diào)榆林兵。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8-9題。
赤壁 杜癢(明)①
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眼里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 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烏滿煙蕪。
赤壁 杜牧(唐)②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③春深鎖二喬。
注:①杜庠:號西湖醉老,以詩名于景泰間。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②杜牧通曉政治軍事,對當時中央與藩鎮(zhèn)、漢族與吐蕃的斗爭形勢,有相當清楚的了解,并曾經(jīng)向朝廷提出過一些有益的建議。③銅雀即銅雀臺,銅雀臺位子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兩南,三國時期.曹操擊敗袁紹后營建鄴都,修建了銅雀、金虎、水井三臺,即史書中之“鄴三臺”。
8.兩首詩都借古興懷,在體裁上有何不同?兩首詩都以赤壁之戰(zhàn)為寫作背景,但抒發(fā)的感
情卻不同,請簡要分析。 (5分)
9.兩首詩的尾句歷來為人稱道,寫法有何特點?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賞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詩經(jīng)‘氓》中運用比興手法,勸誡女子不要癡迷于愛情的兩句是:____ ,
。
(2)王安石《登飛來峰》中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語意相反的句子
是: , _ __。
(3)《師說》中作者韓愈在文章的后面總結(jié)了這樣的師生關(guān)系:____ , ,
乙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時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
卡上把所選大題的題號涂黑。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nèi)的小題,不得選做另一大題內(nèi)的小題。如
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計分。
語文學習 http://www.denniswhiteconstruction.com/chinese/學習關(guān)鍵字:
學習頻道 | 高中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 | 北京陽光學習網(wǎng) | 上海陽光學習網(wǎng) | 天津陽光學習網(wǎng) | 學習地圖 | 重慶陽光學習網(wǎng) | 貴州陽光學習網(wǎng) | 廣西陽光學習網(wǎng) | 吉林陽光學習網(wǎng) | 大學排名 | 高考成績查詢 | 高考錄取查詢 | 高考志愿填報 | 教務管理系統(tǒng) | 高考專題 | 陽光學習網(wǎng)手機版 | 學習頻道手機版